從瑞安懷特的故事看國防大學愛滋生退學醜聞
特輯
2017.11.26
從瑞安懷特的故事看國防大學愛滋生退學醜聞

前言

在台灣,提到上個世紀的知名愛滋感染者,有的人記得紐約鬼才塗鴉畫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卻鮮少有人認識美國愛滋人權倡議的「海報男孩」瑞安懷特(Ryan White)。
米克

Full-Stack Developer

Merik Chen

米克

他是個很帥的人,帶點小可愛。 (。・ω・。)
有個性又帶著點倔將, 來互相傷害啊!喜歡男生, 生理男人。
🏳️‍🌈🏳️‍🌈🏳️‍🌈🏳️‍🌈🏳️‍🌈🏳️‍🌈🏳️‍🌈🏳️‍🌈🏳️‍🌈🏳️‍🌈🏳️‍🌈🏳️‍🌈
這個來自印第安納州的血友病少年,在13歲時因為輸血治療感染了愛滋病,隔年被所就讀的西部中學禁止入學。儘管當時,醫師與地方衛生局都一再表示愛滋病不會透過日常生活的接觸傳染,但在對於愛滋病廣泛的恐懼與無知下,學校家長與教師聯手施壓校方與董事會,禁止瑞安懷特進入校園。當時,瑞安懷特還是名報童,在他送報範圍內的許多家庭甚至取消了報紙訂閱,認為愛滋病可能會透過報紙散播。

瑞安懷特及他的家人和校方歷經長達八個月的法庭對峙,終於在1986年4月,由法院宣佈限制令無效,准許他重返校園。但西部中學仍舊要求他用拋棄式的餐具吃飯,使用獨立廁所,並且不讓他選修體育課。變相的歧視與排擠讓瑞安懷特的高中生活並不好過,直到他與家人決定搬到其他的小鎮進入另一所高中就學,才受到當地校長與學生們溫暖的歡迎。

在冗長的訴訟過程中,瑞安懷特頻繁地出現在電視節目和報紙上,向大眾講述他與病魔抗爭的故事,為愛滋病的研究募資,並且呼籲人們以理性、平等的態度對待感染者。他的故事改變了大眾對於愛滋病的認知與對感染者的歧視,在他去世後,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針對愛滋病感染者提供免費治療的健保法案,並以瑞安懷特為法案命名。

如同B型與C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是透過輸血、性行為、共用注射針頭、或是母嬰垂直造成感染。早在198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來自紐約的觀察性研究就發現,與愛滋病人共同生活,共用服裝、梳子或水杯,睡在同一張床上,甚至擁抱、接吻,健康人並不會因此感染愛滋病。

在瑞安懷特的年代,醫界對於愛滋病尚沒有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於是,在高中畢業前一個月,這個年僅18歲的人權鬥士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隨著「雞尾酒療法」的問世,感染者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不僅健康狀況與一般人無異,壽命也大大延長,甚至穩定接受治療後,在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況下,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也大幅降低。

2008年,瑞士的愛滋病專家們提出《瑞士宣言》,表示「愛滋病毒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測不到且沒有其他性病的狀況下,愛滋病毒不會透過性行為來傳染」;201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另一個臨床研究進一步証實了這個觀察。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透過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愛滋病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般慢性疾病一般,傳染給他人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隨著醫學的進步,愛滋病毒感染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病毒對於愛滋病感染者也不再是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壓迫反而是來自周遭對於愛滋病患的歧視與對疾病本身的無知。國防大學以禁止感染者學生上游泳課、要求餐盤分開清洗,透過孤立、隔離,最後將學生以連續記過逐出校園的舉動,與30年前美國西部中學對於瑞安懷特的歧視作為如出一轍,事件經由媒體曝光後,我們這才發現國內教育機構對於疾病認知的貧乏。1986年的美國,2016年的台灣,在瑞安懷特故事發生的30年後,讓人倍感唏噓。

醫學進步了,但歧視與無知卻仍無所不在。